中電建液化天氣站料至少30億元 計入電費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4/11 19:55

分享:

分享:

世界自然基金會助理經理古偉牧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中電擬於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,有環團指建造接收站至少需20至30億,電費會增加或減少,則需視乎其使用量。

世界自然基金會助理經理古偉牧指出,根據外國經驗,建造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成本約20億至30億元港幣,當中並未包括填海及興建管道的造價。

現時,本港的電費分為基本電費和燃料費兩部分。基本電費與電力公司的固定資產淨值掛勾,兩電准許利潤為固定資產淨值的9.99%;燃料費則與燃料價格掛勾,實報實銷。

古偉牧認為,雖然液化天然氣價格較低廉,但需要有一定使用量才可抵銷資本投資,市民才會「有賺」。古偉牧又指,中電與內地簽訂合約,每年需購買一定數量的天然氣,然後才可由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提供燃料。「香港人係咪有賺,係未知之數,而家要同佢賭大細。」

古偉牧建議,若中電肯定投資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有回報,就不應將投資項目納入其固定資產投資內,以免影響電費。

城市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亦認為市民會否得益,需視乎其使用量。鍾兆偉解釋,若液化天然氣使用量愈多,就愈能「溝稀」從內地輸入天然氣的成本,市民或有機會受惠。但在中電不公開西氣東輸規定的天然氣購買量時,市民根本無從判斷會否得益。

另外,中電亦指該接收站可供不同電力及能源公司共用。本港另一電力公司香港電燈表示,為應對港府在2020年將天然氣發電的比例提高至五成,港燈需要尋找新氣源。港燈一直積極探討各種可行性,包括在香港興建「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」。

港燈亦一直有參與有關項目的研究,探討如何在香港落實興建計劃。